為了杜絕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用好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江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綠水灣路—浦濱路—興隆路段)7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據介紹,此次南京江北新區浦濱路、綠水灣路、興隆路、萬壽路等高壓線路入廊,釋放了土地約500畝,預估土地價值100億元。本期入廊的高壓電力線路敷設線纜長120km,屬華東地區最大規模的高壓線路入廊工程。
綜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於敷設電力、燃氣、供熱、通訊等市政公用管線的公用基礎設施,綜合管廊建設是江北新區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僅可以逐步消除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用好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滿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帶動有效投資、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
記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區核心區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約60公里,已建成36公里,圍繞江北新區中心CBD商務區、研創園片區、浦口片區建設、沿浦濱路、橫江大道、綠水灣路、萬壽路等道路設置幹線管廊,通過勝利路、浦輝路、廣西埂大街等支線管廊串聯成網,江北新區核心區內的綜合管廊已基本形成縱橫貫通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形成多項研究成果,在穿越城南河、浦口大道等節點時,採用國內首創,全國直徑最大的JCCP3600雙管節,可承受超高的外水壓力,實現“零泄漏”,同時可以有效的防止頂進施工時外部泥砂進入管道,從而保證長距離、大口徑JCCP的頂進施工質量,特別適合於曲線頂管。真正實現滴水不漏,徹底消除常規大口徑混凝土頂管易漏水問題,維護綜合管廊的百年大計。
此外,江北新區在管廊運維中,充分運用智慧化手段,通過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空間地理信息三維一體可視化等技術,推進以指揮調度中心為核心,建立綜合管廊管理運維平台,集成各種環境監測、設備監測、安全防範、智慧巡檢等多元化集成,實現可視化數據的集采、智慧化的管理,打造國內管廊的標杆。
【打印】 【關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