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舊”達里雅布依村,搬遷到“新”達里雅布依村后,村民艾則孜·阿布都拉每天做飯時,擰開富民安居房裡的水龍頭,汩汩清水流出,“這水真甜,這水真乾淨……”
“舊”達里雅布依村距離G315國道200公里,村民的飲用水多為高氟、高鹼水,遠達不到中國飲用水標準。2016年,在脫貧攻堅和生態惡化的雙重考慮下,新疆于田縣將該村搬遷提上了議程。2019年底,當地最後一批居民也搬遷到了距離G315國道91公里的“新”達里雅布依村。
達里雅布依村村民告別了紅柳籬笆房,告別了苦鹹水、澇壩水。如今的達里雅布依村通水、通電、通網,還建起了新學校和衛生院。
回憶往昔,艾則孜·阿布都拉說:“我們家以前喝的澇壩水、河渠水,水質渾濁,取水回來還要沉澱半天才能飲用。冬天澇壩里的水結厚厚的冰,飲水都成問題。”
他說:“現在房屋裡通了自來水,做飯、洗菜很方便。不論冬天還是夏天,能隨時洗澡,真的很舒服。冬天能正常用水,院子里也安裝了水龍頭,我養的50多隻羊和4頭牛也跟我一樣喝上了‘放心水’。”
關於澇壩水,今年84歲的于田縣阿羌鄉烏什開布隆村农民艾力江·艾克熱木有更深的體會。從他記事起,全村村民共飲一個澇壩里的水,由於飲水不衛生,許多人得了病。
艾力江·艾克熱木說:“澇壩水又苦又咸又臟。現在,乾淨的自來水通到了各家院子,自來水比澇壩水甜啊。”2019年10月建成的烏什開布隆村飲水安全工程,官方投資893萬元(人民幣,下同),解決了該村118戶419人(其中貧困人口225人)的飲水問題。
據悉,新疆農村供水歷經三個階段,1949年至1994年,通過澇壩改造、簡易集中供水工程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和改水防病問題;1995年至2005年,通過打井、建水塔等,建成小規模或單村的水廠,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2005年至今,全面進入飲水安全建設時期。數十年的飲水安全工作,讓數百萬民眾擺脫了澇壩水。
乾淨、衛生的水還使得新疆飲水型地方病(主要是飲水型氟砷超標)得到有效控制,介水傳染病(肝炎、痢疾等)發病率大幅下降,新疆各族民眾的健康水平穩步提高。
目前,新疆還有1.53萬貧困人口存在飲水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區伽師縣。2019年6月,總投資近17.5億元、覆蓋逾47萬人的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開工。該工程已於今年3月全面復工,吹響了新疆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問題的“衝鋒號”。
記者從新疆扶貧開發辦公室獲悉,目前,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試通水,5月底將全面通水運行。屆時,將徹底解決伽師縣城鄉的飲水安全問題。至此,新疆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將得到全部解決。(記者孫亭文)
【打印】 【關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