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代理 天辰註冊 天辰官網 天辰平台 天辰平台註冊 天辰線路測速_重慶市桃花溪雨污分流管網提檔升級工程完工 新建管網約44公里

  桃花溪,是重慶主城區有名的一條溪溝。記者從九龍坡區獲悉,前不久,隨着桃花溪雨污分流管網工程的提檔升級,桃花溪的溪水越發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來這裏打卡春色的遊客一波接一波,抖音山,桃花溪也逐漸火了起來。

  它是如何從一條人們捏鼻而過的臭水溝,變成大家都喜歡的春光景點呢?原來,桃花溪的蛻變之路就是城市環境得以改善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九龍坡區獲悉,桃花溪經過反反覆復長達20年的治理,如今終於變成了清澈的溪溝。桃花溪從北宋以來就有記載,在歷經近千年的蛻變后,終於恢復了它本來的面貌。

  桃花溪終於清澈見底其實60年前它就有這麼美

  春天的桃花溪,柳樹垂堤,微風拂面。

  久違的太陽終於露臉了,茶餘飯後,桃花溪兩岸的居民都走出家門擁抱春風。“桃花溪現在完全變樣了,你看就在岸邊都能看見江底的魚兒在游,我們相信,我們的居住環境也會變得越來越舒適。”家住桃花溪附近的居民王文傑告訴記者,這是百姓目之所及的快樂。

  據介紹,其實,桃花溪的原本名叫漁溪,古代,這裏曾經魚兒成群,環境特別地優美。

  據同治《巴縣誌》記載:魚溪浩:“出石橋鋪,至牛溪入江。”民國《巴縣誌》記載則更為詳細:“魚溪浩:其源自石橋鄉曲折東南流經上、下石橋(上石橋,荒溝–冶金路段。下石橋,西郊路九龍坡區府段)。有發源於方家岩下之小溪流(楊溪河)自西南來,會而入於江。”

  九龍坡區文史專家何承玖的進一步解釋,漁溪正源發源於沙坪壩平頂山(龍脊山、龍看山)白馬凼,流經石橋鋪,名石橋溪;發源於觀音寺附近一般稱為觀音溪。兩溪在白合〔鶴〕村桃子林匯合,並於下石橋匯入楊溪河支流,最終於九龍坡、大渡口之間的魚鰍浩(牛溪)匯入長江。

  在北宋至上世紀60年代以前,桃花溪名“魚溪”,或作“漁溪”。漁溪其名,拆文解字,多因此處長久以來水清岸綠,人們可以在溪水裡打魚。古時人們大多逐水而居,水既是日常生活必需,也是重要的交通路線。可以想象,水草豐盈的漁溪兩岸,一定聚集了不少百姓。可以推測,至少從北宋開始,便有人在此世代遷移、居住,形成聚落。

  到上世紀60年代初,漁溪兩岸部分河段桃花灼灼,鳥語婉轉,清澈溪水潺潺流淌。漁溪從此改名為桃花溪,有了“桃花夾岸,落英繽紛”的味道,也足見當時的美好景象。

  溪水潺潺、魚蝦成群、桃之夭夭,人們快活地在這裏撒網撈魚、游泳嬉戲,無論是漁溪還是桃花溪,都記載着兩岸居民一段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

  污水排入盛景不再最臭的時候連行人都不願路過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市民在享受清水綠岸時,也給桃花溪帶來沉重的“負擔”。

  到上世紀80年代,原先為桃花溪注入水源的幾條支流,其河床已經全部被掩埋於工廠和道路之下。支流的萎縮,最終導致桃花溪成為一條沒有源頭的死河。加上桃花溪沿線密布了近千家企事業單位,居住了40萬居民,每天約6萬噸生活、工業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桃花溪,整條河流內淤積的垃圾一度高達300萬噸。

  桃花溪河道越變越窄,演變成為一條“季節河”,大部分時間是乾涸的,但在夏天汛期的時候,只要降水量達到50毫米,其穿越楊家坪、石坪橋一帶的河段就會泛濫成災。

  水體發黑變臭,桃花不再,魚蝦也沒了蹤影,別說當初能下網捕魚的盛景,就連垂釣都不會有人再選擇這裏。提起桃花溪,周邊群眾都稱其為“死河溝”,路過都要掩鼻而走。

  溪水亟待治理。1987年,桃花溪確定整治。這次行動共修建排水管道28公里,對部分河道進行了清理和綠化,共投入1868萬元治理經費,歷時長達10年。其間,在動物園河段也曾出現過清水蕩舟的場面。但由於只對部分河段進行了整治,上游源頭的污染源並沒有得到很好控制,最終導致治理力度跟不上污染速度。

  不久后,排污管道堵塞,污水又直排河道,桃花溪河水黑臭依舊,垃圾隨處可見。桃花溪陷入新一輪更嚴重的污染。

  系統規劃治理20年後清水重回桃花溪

  1999年,桃花溪治理工程被市政府列為“民心工程”,並成立桃花溪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桃花溪的治理工作。

  2001年12月,整治工程開工,工程分兩期建設:2003年完成河道的治理和污水截流;2007年完成以建設彩雲湖水庫以及濕地公園為主的“清水工程”。整治的力度也超過了從前,岸邊20米內均納入控制範圍,對30公里主、支河道進行清淤和河堤修繕,滿足50年一遇洪水防洪要求;沿岸20餘處垃圾堆放場徹底關閉,200多萬噸堆存的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理;全流域新建污水管道100多公里,兩岸生活污水全部接入重慶主城區污水處理系統;新建兩岸景觀5處,新增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

  整治工程如期進行,河道治理、污水截流等控制工程相繼完工,“清水工程”也取得實效。2007年10月20日,日處理污水1萬立方米的揚聲橋污水處理廠首次為桃花溪注入處理后的中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類排放標準,總蓄水量為5萬立方米。清水又一次回到了桃花溪。

  彩雲湖水庫修建溪畔桃花人面兩相映

  污水全部截流以後,桃花溪就沒有了來水,對於保持桃花溪的水土涵養和生態恢復,光是污水處理廠出來的清水遠遠不夠。如何解決桃花溪的水源問題呢?彩雲湖水庫則成為了桃花溪涓涓清流的源頭。

  彩雲湖水庫於2007年6月開始進行全面施工建設,選址在桃花溪上游,根據規劃佔地300餘畝,總蓄水量168萬立方米,平均水深近80米,是當時我市所修建的最大水庫。再加上栽種有梭魚草、再力花等抗污力強,能大量吸收重金屬、凈化水體的植物,形成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一邊涵養雨水,一邊對污水進行“吸污消化”處理,同時又成為城市人踏青巡遊的后花園。

  至此,桃花溪的污水,一部分進入污水截流管網送入雞冠石污水處理廠,一部分進入揚聲橋污水處理廠,另一部分經過人工濕地公園處理后,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後排放。后兩部分都作為水源補充到桃花溪中,整條桃花溪開始重新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如此,桃花溪逐步恢復生態功能,美麗的桃花溪重現人面桃花交相映。

  2010年,經過近10年綜合治理,整治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伴隨着彩雲湖水域的多次升級改造,周邊交通等配套也逐步完善。治理之後,對於城市快速擴張、人口大量聚集、污水管網建設滯后、雨污未完全分流等可能導致的水體再次污染,九龍坡區始終堅持長效化管理、常態化整治,成果鞏固從未間斷。僅2020年,九龍坡區就投入5億多元,實施彩雲湖及桃花溪流域雨污分流管網提檔升級工程建設,新建雨污水管網約44公里,新建兩座雨污水凈化設施,實現流域污水應接盡接、雨污分流,彩雲湖及桃花溪水環境質量保障持續增強。

  十多年來,桃花溪和彩雲湖國家濕地公園也在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彩雲湖綜合整治將城市建設、環境改善、民生實事、生態建設融為一體,創新了城市湖庫整治理念,形成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有效帶動了區域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周邊高檔商務、高端住宅樓宇、高新產業聚集,區域經濟蓬勃向上。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王渝鳳通訊員周雙雙)

【打印】 【關閉】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