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縣硬木雕刻文化產業起源於明清,興盛於改革開放以後,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明後期,硬木雕刻技藝在武邑逐漸成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北做”也稱“京做”風格。
“京做”硬木傢具獨領市場風騷的秘訣在於獨特嚴密的榫卯結構和燙蠟工藝。有着“硬木雕刻之鄉”美譽的武邑縣,其生產的硬木雕刻傢具以其選材精細,質地優良,做工考究,雕刻細膩,造型優美,能達到欣賞與實用的高度統一而著稱,從古至今,深深博得巨富商賈、文人墨客,甚至黎民百姓的喜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硬木雕刻傢具產業在武邑大地迅猛發展,目前全縣共有生產加工企業1000餘家,從業人員30000餘人,年生產各種木器產品上千萬套(件)主要產品有明清仿古傢具,花台花架,餐桌餐椅,門窗傢具,家居飾件等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產品覆蓋大江南北,部分產品銷往歐美韓等國家和地區。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硬木雕刻傢具產業面臨着數量多,單體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無序競爭激烈,環境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
基於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硬木雕刻轉型升級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在推進明清傢具大世界三期,順天木業、茹凱傢具園區建設的同時,在全縣全面開展行業污染治理,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使武邑硬木雕刻傢具產業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子。
通過調研重點對165家木製噴漆傢具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其中取締不符合環保,規劃治理無望的企業60家,整改提升105家。對1000餘家不涉及廢水,廢氣污染,環境影響較小的木質白茬加工企業進行環評備案,納入日常管理,“一企一檔”備案,並實現了生產車間全方位密閉,所有產生粉塵的生產設備全部安裝粉塵治理設施,還創造性地將生產設備電源與治理設施電源並聯,做到生產設備和治理設施同時啟動、同時運行,確保治理設施正常運轉,實現了對大氣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在木質傢具企業較為集中的武邑鎮、清涼店鎮、韓庄鎮3個鄉鎮和明清傢具大世界三期。投資6000餘萬元建設了4個表面處理中心,採用RCO催化燃燒先進處理工藝,縣政府出台了優惠鼓勵政策,將小作坊的噴漆工序全部進駐表面處理中心進行加工。通過建設表面處理中心,武邑縣的木製家具行業實現了“兩降低、一提升”,噴漆、烘乾的損耗較普通噴漆降低40%左右;杜絕了小企業各自為戰、重複採購原材料等問題,有效降低了木質傢具生產成本;通過統一加工,提高了整個木製家具行業的產品質量。
同時,武邑縣對所有木質傢具企業嚴格實行“雙網格”環境監管機制,強化責任追究,促進守法常態,暢通群眾舉報渠道,對新發現的“散亂污”企業“零容忍”,發現一家、取締一家,持續保持高壓執法態勢。環保、公安、住建、城管、工信、金融等部門將聯合建立環境違法問題單位企業“黑名單”,凡是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從嚴審批各類環保專項資金申請,嚴格銀行貸款條件。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效推動了武邑縣硬木雕刻家具行業轉型升級步伐。下一步武邑縣將繼續培育“立縣產業”打造標杆企業,在明清三期謀划包裝建設**進的木質傢具生產線,吸引更多的從業人員入駐。讓武邑傳統產業與環保綠色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讓這一立縣傳統產業逐漸煥發勃勃生機。
【打印】 【關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