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陣陣爆竹聲中,由中鐵十局承建的滇中引水楚雄段6標鳳凰山5號支洞順利完成施工,抵達正洞,比計劃工期提前96天。
鳳凰山隧洞5#施工支洞在項目部的精心組織管理和協作隊伍的頑強拼搏下克服重重困難,從2020年4月1日進入支洞施工,截至2021年1月11日支洞貫通,僅用時9.3個月。
鳳凰山5號支洞全長791.128米,縱坡設計為9.36%,支洞高差為71.856米支洞高、寬為7.5m*6.0m。圍岩佔比為:Ⅴ類佔4%、Ⅳ類佔70%、Ⅲ類佔24%。支洞位於鳳凰山隧洞中後段岔河大村右側的山脊,穿越地段屬低中山地貌,沿線地形起伏較大,主要為泥質岩和砂岩,岩體弱風化,埋深較大,微張節理裂隙發育,基岩裂隙滲水量大。
5號支洞在施工中主要存在四個難點:一是地下水資源豐富,在排水過程中,設立抽水作業班組,專項治水。採取“堵”“引”“截”“排”四步,把水划區域攔截,採用多級泵站、多種型號水泵和雙線排水;二是圍岩差,斷層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圍岩整體性差,在施工過程中,緊盯掌子面圍岩,及時調整爆破設計參數,優化設計,控制光面爆破效果,始終貫穿“開挖是龍頭”的理念;三是用電難,地方電能不能滿足施工需求,項目部前期採用發電機,後期採用聚能優電,洞深增加,設備增加,導致洞內電壓不足,項目部又增加供電設備和升壓措施;四是進場道路“九曲十八彎”,道路狹窄,運輸困難,大型机械和材料的運輸,常常需要採取二次倒運的方式進場。
為保證安質和進度雙達標,項目部為各洞口內裝備了防爆電話、人員定位器、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器、監控系統、對講機、信號放大器等信息化設備,通過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在實時保證洞內人員生命安全的同時,對施工生產的組織和管理,起到了極大的幫助。此舉有助於現場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對實時掌握每名洞內人員健康狀態、工作狀態、施工進度,為施工生產的實時組織調整提供了客觀支撐。
據悉,滇中引水工程是雲南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工程從金沙江上游石鼓河段取水向滇中城鎮生活及工業供水、同兼顧農業與生態,以解決雲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嚴重缺水問題。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區包括大理、麗江、楚雄、昆明、玉溪、紅河六個州(市)的35個縣(市、區),總面積3.69萬km2、人口1112萬人。(記者張成通訊員常騰騰)
【打印】 【關閉】
共有 0 条评论